糖尿病患者安全过冬的10个准则,你做到了吗
冬季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,往往是个难熬的季节。
天气逐渐变冷,对于糖友来说,冬季不但血糖难以控制,而且会有引发或加重并发症的风险,所以在寒冬时节,尤其要提醒糖友做好自我保健,平安过冬。
为确保安全过冬,糖尿病友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,一定要做好日常生活的自我保健,特别是要遵守以下几点:
守则一
注意控制饮食,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
冬天,气温下降,出汗减少,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,食欲旺盛,为了抵御冬季寒冷,人们往往需要靠多吃来增加热量的摄入,而冬季人们户外运动偏少,能量消耗不足,再加上寒冷的天气可使交感神经兴奋,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,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,使血糖代谢减慢,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多,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患者冬季血糖往往较其他季节偏高。
因此,在冬季,糖友要注意控制饮食,少吃多餐,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,如果这样仍难控制血糖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,根据血糖水平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。
守则二
注意测血糖的温度
血糖测试一般要求温度在10-40℃之间,超过这个范围血糖仪工作就不正常了,测试结果就不准确。
如果气温低于5℃,应将血糖仪和密封的试纸筒放在室温中缓慢升温达到室温10℃以上再测血糖。
注意试纸筒未达到室温前不要取出试纸,以免在试纸筒中形成冷凝水。
守则三
避免受凉感冒
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。糖尿病患者大多身体较弱,抵抗力差,稍不注意就会受凉感冒,而发烧感染不仅会引起血糖升高,还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。为避免受凉感冒,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以下4点:
-
室内经常通风,但室温不宜过低;
-
平时注意锻炼,增强体质;
-
出门戴口罩,避免去人员密集处;
-
提前接种流感疫苗,预防流感。
守则四
御寒取暖,小心烧烫伤
冬天为了御寒,许多糖友可能使用热水袋、暖手宝、电热毯或使用炭火、木柴明火取暖,但由于糖尿病病人多伴有神经病变,对温度及痛觉不敏感,很容易发生烧烫伤,因此尽量避免采用这类方法取暖。
有用热水泡脚习惯的糖友,为避免烫伤,泡前一定要先用手试水温,最好用手腕去试,或让家人帮助测试水温是否合适,水温不要超过40℃,泡脚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,泡完要用干毛巾把脚擦干,特别是脚趾缝。
守则五
注意足部保护
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,造成脚的末梢循环障碍和感觉迟钝,即使足部受伤也不易察觉,也很容易发展为足坏疽。
因此,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足部保护,穿吸汗透气性好的棉袜,鞋子要宽松合脚,避免足部外伤及感染。
守则六
防止皮肤干裂
冬季天干物燥,常出现皮肤瘙痒,由此引起神经性皮炎甚至湿疹的并不鲜见。因此,糖友冬季一定要预防皮肤干燥,特别是小腿及双足,以免破口、皲裂。洗澡、洗脚后须涂抹护肤乳,保护好皮肤这道重要的免疫防线。
守则七
多晒太阳勤补钙,预防骨质疏松症
寒冷季节,我们除了控制好血糖,稳定住血压,谨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外,还有一个沉默的杀手不可忽视,那就是骨质疏松症。
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在老年糖友中并不少见,而冬季户外活动少,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,可能会加重骨质疏松症,甚至出现骨折,所以建议在保障安全是前提下,鼓励糖友多点户外运动,多晒太阳,并注意补钙,必要时服用活性维生素D(如骨化三醇等)。
守则八
不宜空腹晨练
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、控制体重,还能增强机体心肺功能及耐寒能力,提高免疫力,因此,如果没有禁忌症,患者应尽量根据自身年龄及身体状况,坚持参加运动(如步行、慢跑、太极拳等),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饭后或下午气温较高时进行,另外,空气污浊的雾霾天不宜室外活动,可选择在室内运动(散步或做操)。但不提倡冬季晨练,原因有三:
-
早晨气温低,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糖升高;
-
清晨空腹锻炼,容易发生低血糖;
-
寒冷会使血管骤然收缩,诱发心脑卒中。
守则九
洗澡水温不超过40℃
糖尿病患者常伴神经病变,末梢神经对温度及疼痛的感觉减退,不能准确判断水温,稍不注意就可引起严重的烫伤、感染,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足,因此水温不宜超过40℃,洗之前用温度计测量水温,避免烫伤。
有皮肤破损的糖友洗澡易加重皮肤感染,应该等伤口愈合后再洗澡。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者,浴室应空气流通,不宜紧关房门和窗户,以免温度过高,空气不流通,由缺氧引起心血管疾病。
守则十
保持情绪稳定
在阳光照射不足的冬季,很容易出现焦虑、失眠,甚至发生抑郁。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,所以,医生应鼓励糖尿病患者控制情绪、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,不要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当中。
最后,祝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够平安过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