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,逆转糖前期应该这样做

2020-12-01
浏览量:0

在中国,约有5亿人,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处在糖尿病前期了。如果不加以干预,每年至少有10%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,然后,陆陆续续被迫成为我国糖尿病“大军”中的一员,接受治疗。

然而,也有部分的幸运者,在“糖尿病前期”就紧紧抓住了“逆转”的机会,在医生的指导帮助下,积极进行干预,打了一个漂亮的“翻身仗”,将血糖平稳控制在了接近健康水平。

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呢?

糖尿病前期包括:

1、空腹血糖受损(IFG)空腹血糖6.1--7mmol/L

2、糖耐量异常(IGT)餐后血糖7.8--11.1mmol/L

3、复合型空腹血糖受损(IGT+IGT)

糖前期危害

千万不要因为没确诊为糖尿病就万事大吉!有研究证实,血糖超过正常值,即使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,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。

1、神经病变

高血糖如果损害周围神经,则会出现四肢麻木、疼痛、冰凉及蚁行感;如果损害植物神经系统,则会出现胃胀气、饱腹感;如果损伤颅神经,则会出现眼睑下垂、视力急剧下降、看东西模糊不清等。

2、代谢紊乱

糖代谢紊乱时,也容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,引起血脂异常,导致脂肪肝等;有时还会伴随蛋白质代谢紊乱,导致血尿酸升高。

3、肾功能受损

血糖血脂异常,血压也会受到影响,进而导致肾功能异常,促使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。早期表现为尿中有泡沫、活动后小腿浮肿,晚期出现大量蛋白尿、全身浮肿等症状。

逆转糖前期

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,目前没有“根治”的办法。但是,距离糖尿病一步之遥的“前期”还有救。

为何要及早干预?

糖尿病前期的危害性在于它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,并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。因此,糖尿病前期及早干预是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。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逾1.3亿,据2007年上海糖尿病调查显示:新诊断的糖尿病患病率仅为4.9%,而糖耐量损害者却高达11.7%,因此,我国糖耐量损害者人数可能早已超过糖尿病患者人数。更说明糖尿病前期干预的重要性。

干预措施有哪些?

对糖尿病前期者可首先采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。如果经过半年以上时间强化生活方式干预,未能达标而仍处于在糖尿病前期者,可加用药物干预。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,如有不能长期坚持强化生活干预者,则应及时给予药物干预。对老年糖尿病前期者,应顾及老年人的具体健康状况,可采用非强化的而更适合于老年健身的生活方式,若无对药物禁忌者,亦可采用药物干预。糖前期人群如何干预避免发展成糖尿病?

除了要定期检查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,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上的干预。生活干预可使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降低58%。常见的方法有:

一、饮食的干预

(1)控制总热量

要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、体重、年龄、性别和体力活动情况来确定总热量,原则是使病人体重略低于或维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。一般老年人,每日摄人热量在1500~1800千卡,胖人宜减少到1200~1500千卡。其中碳水化物占总热量60%左右,相当于主食300~400克。粗杂粮中的糖类分解较缓慢,适于糖尿病人。还应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,每日可吃瘦肉类(包括鱼、蛋和大豆制品)150~200克,牛乳250克。

(2)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要充分

高纤维素食物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,有利于平衡血糖。因进食量减少可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,故宜多吃些新鲜蔬菜。水果类含果糖较多,血糖控制不好时最好免食。可另外口服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片(丸)来补充。

二、改变生活方式为主的干预

1、管住嘴

糖前期的人,要把减肥5%~10%列为首要目标。体重下来了,控糖效果才会好。超重或肥胖的糖前期患者,可通过运动和饮食达到减重的目的。

2、迈开腿

每天划出固定时间段进行运动,例如做广播体操、散步等,最好每周将运动时间增加至250~300分钟。

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,运动可以采取由短到长、循序渐进的方式。

3、正确饮食

饮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,尽量做到均衡饮食,少吃肉类,多吃果蔬。

三、定期监测血糖等,积极干预

在我们周围,有这样一群人:中年以上、体形超重或肥胖、工作压力大、久坐办公室、很少活动、常在饭店就餐、不喜欢吃蔬菜、很少看病、体检时发现血糖高、血压高、血脂异常等,这部分人群就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。

一般情况下,有家族史、40岁以上者、肥胖者、高血压患者、冠心病患者都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血糖变化、定期进行糖尿病有关指标的检查,及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,尽早防止及延缓糖尿病的发生。

医院首页    糖尿病    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,逆转糖前期应该这样做